这一期我们就来聊一聊我们的国学,《易经》。
那么何为易经?
首先《易经》实际上并不是单指一本书,它是《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的统称易经简称易,古人读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那四书 :《论语》《孟子》《 大学 》《中庸》 再有五经:《 诗》《 书》《 礼》《易》《 春秋》
这个经是古人对这些书的一种尊称。
自汉武帝建立察举制,将易经列为儒家五经之首,从此易经成为古人上学的必修课。
古人为什么要学易经呢。
因为易经讲的是天下万物都遵循某种规律的变化。
人学会了易,就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可以手握乾坤,四海遨游,如此说来,古人认为这是一本科学著作,一本实用性的百科全书。
据说 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
传说《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山海经里的传说是。
伏羲得到了河图夏朝的人沿袭了下来叫做连山,接着黄帝又得到了河图,商人沿袭了下来叫做归藏,列山氏得到了河图,周人沿袭了下来,叫做周易。
当传说与现实交汇,一个个未解的谜团在时间的尘埃中浮现。
2001,在四川成都距离三星堆遗址50公里之外的地方,一座尘封3000多年前的商周遗址,被几个工人无意挖开。在这里面出土了大量用于占卜的龟甲。

它的出现打开了一个古代先民崇尚占卜的世界。
1972年,一个逆天的古墓重现人间,在这座古墓里挖掘出了一个保存完好,肌肤吹弹可破的来自于2000多年前汉朝的古代美女辛追夫人。同时,还挖掘出了来自于公元前2世纪的易经,这是现存易经最早的版本。
相关学者惊奇地发现,上面的文字和周朝的钟鼎文字十分相似。

一般认为钟鼎文字开始于商朝末期,兴盛于西周时期。
至此从相关文献的记载和考古的发现来看一般认为《易经》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且并非一人所作。
而是古代中国的巫师,运用六十四卦。集体创作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的卜筮书但易经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占卜和术数。
基本内容
换一种说法,易经是对六十四卦的解释,是一个系统性的文学作品。
易经的诞生,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的影响力是涉及哲学 数学,天文 历法 经济,医学 文学 等等。
涵盖广泛包罗万象。
正所谓易经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的基本核心概念是八卦,八卦代表一切自然现象的动静状态,发展规律。
每一卦由六层组成 每一层称为爻。
易经用一条横线来表示阳 称为 阳爻 用两条断开的横线 来表示阴 称为阴爻
每一卦从下往上,搭配不同的阴阳组合,形成了六十四种不同的形式,即六十四卦以此模拟宇宙万物的演变规律,所以它更像是一个数学模型。
以八卦来举例,它代表自然界八种类象
天 地 水 火 风 雷 山 泽
又抽象出 八种特性 与之对应
健 顺 焰 丽 入 动 止 悦
用卦象来表示就是
乾 坤 坎 离 巽 震 艮 兑